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_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图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在幼儿园童话剧排演中怎样开展工作

2.寓言相关的成语故事

3.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比较难的

4.1到10四字成语故事

5.八面威风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_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图片

在幼儿园童话剧排演中怎样开展工作

        熟悉我的同事常调侃我是“童话剧专业户”。对于这个称号,我非常喜欢、也乐于接受。是的,我喜欢童话剧,乐衷于和孩子们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更享受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乐趣。也许,你会问:“童话剧排演很难吧?”我可以坦诚地说:“发自内心的喜爱,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而且通过2011学年的尝试,我觉得如果能结合平时开展的学习性区域活动开设表演区域,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童话剧排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我将通过大家最关注的三个“如何”(如何选材?如何排演?如何完善?)来谈如何在学习性区域中排演童话剧。

       Q:童话剧,如何选材?

       ——童话剧的选材其实是非常广泛的,凡是幼儿熟悉的故事、童话、绘本,以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但要如何迎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主动乐于表演这个故事,那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故事内容情节要丰富、角色多、角色性格明显。

故事要先转换成剧本,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

剧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

       事例:大家都听说过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吧,如果让你来安排角色,你会定几个?(2个——叶公、龙王;3个——叶公、龙王、书童……)事实上,孩子们对角色扮演的渴望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9个(叶公、夫人、2个丫鬟、东南西北4海龙王、旁白),那么这个人数大逆转是怎么发生的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迎龙年活动中,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们的区域活动之一话剧角便贴上了《叶公好龙》的宣传海报。一开始的角色分配也像大家刚刚猜想的一样,只有叶公和龙王两名男性角色,不过每天的围观者却有十多名,可这种情形只维持了3天,班中女生“领袖级”人物唐唐就坐不住了,其实从她前两天针对性的点评中就已显出她想参与的愿望。区域活动讲评环节中,她说:“……演得不像,如果让我来演叶公,一定会更好。”不过当时就有小朋友提反对票:“叶公是男的,你是女的,怎么演啊?”唐唐当时就吃瘪了。她也寻求过我的帮助,但我并没有直接介入。不过在强烈意愿的驱使下她没放弃,在不断协商后,她征得了两位主演的首肯,增加角色——扮演叶公的夫人,可后来在排练过程中发现自己只能做个花瓶,一句台词也没有,便又想出了扮孕妇和丫鬟聊天的新故事情节。班中很多小朋友看到唐唐成功加入“叶公好龙”剧组,纷纷要求加入。之后便出现了服侍夫人和叶公的两个丫鬟,四位龙王和一位旁白,原本简单的剧本在经过他们的改编后也更富有童趣。

       分析:从这个事例中可见,大班幼儿乐于参与话剧表演,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当角色过少的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参与的兴趣。当天如果没有唐唐的“出头”,可能这个话剧后来也不会有这么多角色,也不会激发如此多的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更不可能创设出之后这么多新的情节。因此,我建议在选材时,尽量考虑一些角色较多的故事,满足每位幼儿的需求。还有可以请幼儿分批参演,毕竟表演角色总少于全班人数,如一组一周,既能让同组孩子间相互熟悉、表演默契,又能让孩子们互相观摩,取长补短。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好点子也会不时出现,老师便要及时删选和调整剧本,让剧本真正变为孩子们新奇创意和经验的积累、热情表达表现的真实记录。

       Q:童话剧,如何排演呢?

       ——要让剧本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必然离不开前期的排演,这个过程就是大家,包括以前的我觉得最难的地方。不仅因为孩子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作品内容的领悟能力不及成人,而且刚接班时,班中幼儿从未接触过话剧表演,大多数的孩子也没有观摩过童话剧,表演经验的缺乏常让孩子们无所适从。而身为指导经验不足的老师又常常会陷入急功近利追求表演结果的情况,如此,孩子累,老师也累。

       那如何攻克难关呢?通过几台戏的磨练和不断反思,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摆正心态,慢慢来

       事例:还记得为大班毕业典礼排练的第一个童话剧《兔子和狼》,当时经验

       不足、时间又紧张,于是草地把剧本给孩子们说了一下就让他们带着资料回家练习。可第二天排练时,孩子们除了知道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之外,台词对不上,出场站位搞不清,更别提表演得生动形象了。只记得当时焦急的我为了尽快排好戏,只能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地练,可他们依旧不进入状态。过了几天,情况一点没好转。于是,我想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演吧,于是我一会儿扮这个,一会儿扮那个,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可轮到自己演的时候又是老样子。我是又流汗,嗓子又疼又哑,最伤心的是,当我又一次对着孩子们说:“不行,我们再来一遍!”时,一个孩子小声地抱怨到:“烦死了!又要练!真没劲!”我顿时不知该怎么办。

       随后的几天,我不断抱怨吃力不讨好的同时也在思索如何扭转局面,因此排练的次数和时间相应减少,但意外在此时出现。我突然发现孩子们的表演站位和出场顺序不再需要一一指点,表演虽称不上生动流畅,但也能像模像样地把角色该说的话说完,该完成的动作完成。

       分析: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在童话剧排演过程中亦是如此,当你越是想

       要照着自己设定的排演时间表执行时,结果大多不尽人意,最糟的是孩子们还会厌恶排演。从完成第一幕童话剧后,我深刻感悟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学龄前儿童,他们就像正在拔节的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节奏,自己的顿悟过程,而老师应像农夫学习,深耕细作的同时也要耐心静待。

       特别从2011学年开始,我尝试将童话剧排演与日常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结合。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中发现,虽然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不长,但积少成多之后,孩子们对剧本内容和角色内涵会有更多时间来慢慢感悟,甚至个别幼儿还能想出让剧本锦上添花的好点子,或者超脱剧本,演得更加活灵活现。

       还有在剧本比较复杂时,我们也可用分段方式排演,让幼儿逐渐熟悉剧本,慢慢将整部剧完整演绎。例如,可以在表演区域中,通过分批张贴故事情节或图夹文海报的方式,提示幼儿近期表演的进度。这样,孩子们演得扎实,老师也能即时了解幼儿表演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

游戏导入,乐趣多

       事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故事之一,但要真正演出角

       色特点对大班幼儿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的表演经验少,常常动作模式化。于是在表演区域开启新剧排演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猜角色游戏《孙悟空打妖怪》(内容详见后面附件),5人一组自行分配角色,但在表演前不亮身份、不说话、不拿道具、表演动作最好能不重样,谁能演得让大家一眼就猜出就算成功。一开始,班中大多数幼儿基本都是遵循儿歌内容表演:唐僧双手合十、猪八戒握拳作长鼻子、沙僧做挑箩样、孙悟瞪眼睛、妖怪张牙五爪。但没过几组就有标新立异的了,唐僧有骑马、有盘腿念经的、有握杖化缘的;猪八戒有揉肚子、托肚子、晃悠悠走路的、打盹的;沙僧有摸胡子的、一手叉腰一手手指分叉自然伸直的;孙悟空有抓耳挠腮的、翻筋斗云的、一手放眼上张望的;妖怪有扮老人和姑娘的、扮各种动物的,等等。后来在开启新剧排演时,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表演得也各有特色。

       分析: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达到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引发幼儿对新剧充满表演

       兴趣,又通过幼儿之间的动作分享了各自的对角色的理解。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游戏中的模拟动作和驰骋想象能给幼儿极大的快乐。

       其实在自由活动中,我们也常会发现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办家家或者模

       仿着某部动画片中的角色说话、动作或者表情,这便是戏剧在幼儿阶段中最初的形态。而在孩子们的视角中,童话剧在区域活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排演,何尝不是一次次有趣的游戏呢。因此,在开启话剧排演时不妨借个讨巧的游戏(猜角色、猜故事内容、COPY不走样和相关的音乐游戏)作为导入线索,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和创意的。

师生互动,促理解

       事例:

       ①《叶公好龙》之扮龙王

       诚诚才刚扮了几天的龙王就没精打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有小朋友说他带头饰扮龙王的动作挺像的,可看着就没有电视里演的龙王有精神。于是,大家给诚诚出了不少主意,有的说要戴龙角,有的说龙王穿着披风才威风。可这龙角和披风到哪儿弄呢?大家带着这个疑问回了家,第二天,诚诚穿着自己制作的龙纹纸袋披风威武地来到戏剧角;浩浩用自选材料区内的扭扭棒扎了个圆形头箍,又用卡纸画了一对犄角,剪下后用胶带固定在了圆形头箍上;菁菁将一把扭扭棒裹在了一起,用根丝带绑在了诚诚的腰间,从后看着还真像条龙尾巴。经过重新打扮的诚诚在表演时更加投入和自信了。

       ②《老鼠嫁女》之帮助太阳、乌云、风、围墙寻找到角色特征

       幼儿在扮演太阳、乌云、风和围墙时只是一味地照搬绘本里的对话,既没动作也没将各角色的特征、角色之间的关系清楚表达,于是我扮演“鼠爸爸”和他们对戏,“我的女儿可不能受了委屈,要嫁就要嫁给最厉害的,你们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幼儿纷纷开始思考自己的角色特征,涵涵说道:“太阳最厉害的就是光芒,不过我是刚刚升起的太阳。”我又问:“太阳早啊,刷牙、洗脸了吗?”接着涵涵伸伸懒腰,模仿起刷牙、洗脸动作,我及时给他的表演竖起了大拇指。韬韬说:“乌云能把太阳遮住。”说着将涵涵挡在了身后,“不过风却能把我吹走!”我模仿“鼠爸爸”被风刮得东倒西歪,然后惊讶地说:“不好了,风来了!”韬韬口中边拉着长音喊着“风来啦”,边横着跑下了台。……

       分析:由于年龄和表现能力的限制,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表演经验缺乏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如何通过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及时捕捉幼儿的所思所想所需、启发幼儿对剧本内容的把握或者演绎方式的改进,都是老师们可以尝试达成的。

       我们不妨多看看。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当前的游戏水平,在角色表现上是否有不妥或调整的地方,给予适宜的指导。

       我们不妨多问问。了解孩子们排演遇到的瓶颈或困难,给予即时的帮助(道具类:成品、半成品、材料等;讨论交流;打气鼓励和赞赏。)

       我们不妨也演演。师幼之间原本就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作为老师有时能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排演中,不但能增进师幼之间的亲密度,通过互动表演启发幼儿对角色的思考,还能让幼儿从你的表演中获得一些表演的经验,如,如何用夸张的动作让角色更饱满;如何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让表演更生动等等。

       Q:童话剧,如何打磨完善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中。人无完人,剧无完剧,每次呈现的童话剧总会有不同的遗憾出现,但如何让遗憾变得少些,我觉得有以下经验:

合理选择烘托气氛和人物形象的音乐。

       音乐能生动形象地烘托气氛,有效衬托各角色的特点,让童话剧更加生动饱满。而且,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较强,因此,音乐形象有助于小演员和小观众对剧中形象和气氛的领悟。

       例如:童话剧《老鼠嫁女》中太阳、乌云、大风、围墙出现时借助不同的模拟音或音乐片段让角色形象逼真、带上幽默效果。再如剧中喜庆的鞭炮声和唢呐音乐,让整个场景充满喜庆色彩,小观众们不用等花轿上场就知道鼠姑娘出嫁了。

互相观摩,提升表演技能。

       由于区域活动基本都是晨间开展,幼儿来园有早有晚,因此在刚开设戏剧角

       时发现由于幼儿之间的组合多是随机,经常调换配戏对象,表演情况常不稳定。因此,在后来的表演区域中,教师运用了二种方式引导幼儿互相观摩:一是将孩子的表演摄录下来,在电视机里循环播放(自由活动时间),二是经常在分享环节让幼儿现场表演小片短,由此,使得排演过程成为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再次,我们还设置了演员排练表(也是由幼儿提出并制作),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固定使用表演区域,一周期满就请班中小观众来观摩,老师也将幼儿的表演及时摄录作为资料留存,然后再请下一组幼儿进入戏剧角排演。

       这一不断轮换排演的过程常能激发幼儿们创意表演的新火花,就如之前举例的《叶公好龙》,班中3组幼儿在表演相同的故事时,虽然都将叶公边唱边夸自己、叶公与夫人商讨孩子取名“龙子”等幽默经典片段加以传承,但为了让自己小组的表演在同伴观摩中能更突出,幼儿们均在人物分配、情节对话、表演技巧,甚至道具制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编和创新。这样一个排演——观摩——交流——再排演的磨戏过程,能让幼儿不断汲取来自同伴的表演经验,在浅意思的竞争氛围中不断尝试突破和创新,让自己的表演能力更加成熟。

       此外,每周轮换表演的措施,还能保证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表演区域中,因为排演时不能缺席,更督促幼儿在轮排期间准时到园,抓紧时间认真排练,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我想,通过借助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深受幼儿喜爱的童话剧排演,不但能让孩子在每日的活动中积累点滴表演的经验,体验表演的快乐,还能展示他们的语言才能、艺术才能、表演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童话剧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爆发出表演的热情,最终演绎孩子自己的童话王国。

寓言相关的成语故事

        ① 有什么好的成语故事(要有比喻什么的)

        春深似海

        呆似木鸡

        繁花似锦

        归心似箭

        光阴似箭

        侯门似海

        何其相似乃尔

        好语似珠

        皎阳似火回

        口似悬河答

        流年似水

        貌似强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

        日长似岁

        如痴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

        如龙似虎

        如鱼似水

        似曾相识

        似懂非懂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似箭在弦

        似漆如胶

        似是而非

        似水流年

        似水如鱼

        似笑非笑

        似有如无

        似醉如痴

        文似其人

        疑似之间

        ② 成语故事和成语有什么区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③ 有什么成语故事(写题目,写十个)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④ “寓言故事”跟“成语故事”有什么区别

        1、地域不同

        寓言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寓言故事,比如国外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而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的。

        2、真实度不同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

        3、故事用语特点不同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语故事的用语特点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4)成语什么有什么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现在有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中国寓言》。

        ⑤ 有什么成语故事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⑥ 有什么寓言成语故事

        1、献鸠放生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

        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

        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

        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

        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2、缘木求鱼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

        可怎么才能说服固执的齐宣王呢?于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孟子问:“大王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齐宣王知道孟子要来说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

        孟子接着问:“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子们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接着说:“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

        齐宣王吃了一惊,忙问:“为什么?”孟子连忙说:“大王想一统天下,是以弱击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

        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里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这样,天下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3、黔驴技穷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4、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

        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

        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5、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

        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

        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⑦ 励志的成语故事都有什么

        励志的成语故事

        比较常见的有这些:

        优质解答

        闻鸡起舞

        说的是祖逖小时候的刻苦练功长大报效国家的事情

        闻鸡起舞

        说的是祖逖小时候的刻苦练功长大报效国家的事情

        过门不入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四面楚歌

        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⑧ 四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成语: 四海为家

        拼音: sì hǎi wéi jiā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 《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成语: 四面八方

        拼音: sì miàn bā fāng

        解释: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成语: 四平八稳

        拼音: sì píng bā wěn

        解释: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比较难的

        ⑴ 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

        //huaxia/wh/jdgs/yygs

        里面全都是~^回答_^

        ⑵ 关于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内还珠、自相容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5、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二卵弃干城、烽火连年、化干戈为玉帛、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

        6、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马革裹尸、马首是瞻、老马识途、万马齐喑、走马看花、车水马龙、害群之马、伯乐相马、指鹿为马、塞翁失马、青梅竹马、

        ⑶ 和成语故事有关的词 和寓言故事有关的词

       

        1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近义词:乐而忘返。

        2,千兵万马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魏人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3.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的时机已经到来,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国内政局好转,于是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地区,同晋军交战,楚军取得胜利。 最后,在宋国召集诸侯国开会,于是楚国便代替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和寓言故事有关的词: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马革裹尸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敝帚自珍 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气 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 围魏救赵 过门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断流 为虎作伥 一衣带水

        车载斗量 分道扬镳 开卷有益 天经地义 井底之蛙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狐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退避三舍 东施效颦 疑邻盗斧 掩耳盗铃

        ⑷ 寓言类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开卷有益抄 · 博而不精 · 百发袭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⑸ 关于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

        愚公来移山:只要有毅力就可以自成功。

        精卫填海: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夸父追日: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守株待兔:①不劳而获,天上调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②把偶然当成必然件是十分愚蠢的。③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⑹ 寓言故事语成语故事的分别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内浓缩为一容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即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欢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⑺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名称。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虎威: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⑻ 有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⑼ 跟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10篇:

        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成语故事·狐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6、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7、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8、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9、成语故事·量体裁衣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10、成语故事·庖丁解牛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⑽ 寓言(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1到10四字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2. 二十个成语故事,要很难很难的,并写出其意思

        百步穿杨: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3. 最难的四字成语

        成语:难分难舍

        拼音:nán fēn nán shě

        解释: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

        成语:难割难分

        拼音:nán gē nán fēn

        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成语:难割难舍

        拼音:nán gē nán shě

        解释: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示例:我不忍心看到她那~的样子。

        近义词:难分难舍

        反义词:忍痛割爱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

        成语:难弟难兄

        拼音:nán dì nán xiōng

        解释: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同“难兄难弟”。

        出处:清·魏源《二室行》:“太室之胜山内藏,少室之奇山外仰。难弟难?

        成语:难解难分

        拼音:nán jiě nán fēn

        解释: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

4. 形容艰难的成语,四字词语大全

        1. 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2. 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3. 爨桂炊玉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4. 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5. 颠仆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颠沛流离”。

        6. 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

        7. 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8. 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9. 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10. 火山汤海比喻艰难危险。

        11. 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12. 荆棘满途荆棘遍地。比喻世道艰难。

        13. 轹釜待炊刮锅有声,等待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难。

        14. 流离颠顿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流离颠沛”。

        15. 流离颠疐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流离颠沛”。

        16. 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山势高峻,道路。

        17. 万苦千辛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18. 鲇鱼上竿比喻上升艰难。同“鲇鱼上竹竿”。

5. 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负荆请罪,

        大禹治水,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6. 形容非常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大海捞针

        一、大海捞针

        白话释义:也说海底捞针。从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朝代:明

        作者:王

        出处:《春芜记》:“咳;只是命运低微;人情薄恶;觅利如在大海捞针;揽祸似干柴引火。”

        翻译:咳,只是命运低微;人情浅薄恶劣,寻找利益就像在大海捞针;拿着锅等干柴自己起火。”

       

扩展资料:

        形容容易的成语有: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一、轻而易举

        白话释义: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注:“言人皆言德其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翻译:人们都是说的容易,毫不费劲,但是却没有人能做到

        二、唾手可得

        白话释义: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朝代:北宋

        作者: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

        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将;付锐兵十万;翔云;唾手可取。”

        翻译:只要派一两个将军,再有兵士十万人,翔云非常容易得到

        三、瓮中捉鳖

        白话释义:比喻要捕捉的坏人已在掌握之中。形容很有把握。

        朝代:元

        作者:康进之

        出处:·《梁山泊李逵负荆》:“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四、手到擒来

        白话释义:手一到就把敌人捉拿过来,比喻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费力就能成功。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八面威风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⑴ 100-1的四字成语故事

        这个可以是一个成语的:百里挑一,

        意思是100里面挑一个。

        ⑵ 成语故事50字一共要10个

        //ke./view/1384824?wtp=tt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⑶ 谁能给我找数字一到十开头的成语故事

       

        一言九鼎

        查看《汉语词典》中“一言九鼎”的解释 注音yī yán jiǔ dǐng

        典故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列传》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重信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相反词人微言轻

        押韵词游山玩景、埋头顾影、大杀风景、遝冈复岭、心灰意冷、直言骨鲠、造谋布阱、兵勇将猛、投河觅井、颓垣败井、......

        年代古代

        灯谜最重的话语

        邂逅语皇帝爷开金口

        英文solemnpromise

        成语故事公元前290年,秦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的食客毛遂执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楚王这才派兵救赵。事后平原君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成语例句

        ◎ 新闻媒介具有强大的宣传性和舆论导向作用,记者一言九鼎,一但出现误导,其恶劣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⑷ 关于含有一个故事的成语10个

        1、纸醉金迷(唐朝)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

        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

        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2、糟糠之妻(东汉)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3、一箭双雕(南北朝)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4、以卵击石(春秋战国)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5、忧心如焚(西周)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幽王又骄奢*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

        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6、卧薪尝胆(春秋)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7、有志者事竟成(东汉)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8、众叛亲离(春秋)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

        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

        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9、养虎为患(远古)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

        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

        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了。

        猎人沿河,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10、坐观成败(汉朝)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

        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

        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4)1到10四字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成语出处: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⑸ 一个四字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

        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⑹ 100-1的四字成语故事

        百里挑一

        拼音:bǎi lǐ tiāo yī

        释义: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内出众。

        出处:清·曹雪芹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例句: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

        ⑺ 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 10~30字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答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示例: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适得其反[ shì dé qí fǎn ]

        解释: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自: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⑻ 有什么“一”开头的四字成语故事

        含“呐”的成语只有一个——摇旗呐喊。

        摇旗呐喊

        yáo

        qí

        nà

        hǎn

        解释原内指古代容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结构联合式。

        用法比喻为人助长声势。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旗;不能读作“qī”。

        辨形呐;不能写作“纳”或“讷”。

        近义词擂鼓助威、助长声势、呐喊助威

        反义词鸣金收兵、偃旗息鼓、不动声色

        例句各路球迷们专程赶到赛场来~;使比赛更加紧张激烈。

        ⑼ 十个一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画龙点睛、拔苗助长、惊弓之鸟、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买椟还珠、坐井观天、叶公好龙、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杯弓蛇影、狐虎威、郑人买履。

        ⑽ 四字成语故事150字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就死了。这个农夫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从此,他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影子也没有。

       八面威风的成语故事如下:

       1、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项羽的将军,他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在垓下之战前,项羽的军队有数万之众,而且个个都勇猛无比。项羽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红色战袍,在军中来回巡视。

       当他出现在战场上时,敌人往往被他的气势所震撼,纷纷后退。因此,项羽的军队被人称为八面威风,因为他们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位名叫韩信的著名军事家。在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有一次,他率领军队出征,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韩信取了四面楚歌的战术。

       他让士兵唱起楚国的歌曲,使敌军误以为自己已经被包围,从而士气大减。最终,韩信率领军队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八面威风的典故之一。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位名叫孙悟空的人物。他在《西游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神奇的能力和超凡的智慧。

       有一次,孙悟空与牛魔王交战时,牛魔王化身为八戒,想用幻术欺骗孙悟空。但孙悟空机智过人,没有被牛魔王所蒙蔽。他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战胜了牛魔王。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八面威风的典故之一。

学习成语的好处:

       1、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成语是汉语语言系统中独特的表达方式,通常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或情感。学习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度和深度。同时,掌握大量的成语也能够丰富我们的写作风格,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文。

       2、深入了解文化背景

       成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背后涉及到的历史故事、典故和传说等。学习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也能够提高我们对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启发思维和智慧

       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想载体。很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如水滴石穿启示持之以恒的力量,知足常乐告诫我们要懂得满足。学习成语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领悟这些智慧,启发我们的思考和智慧,提高个人修养和人生境界。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故事人物角色扮演”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