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_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是什么
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高雅有意境的四字成语
2.高雅有意境四字成语
3.四字成语典雅
4.求四字成语 词组 有典故的 有意境的 比如红袖添香
高雅有意境的四字成语
阳春白雪
[拼音]
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例句]
萧邦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高雅有意境四字成语
1. 表示高贵的四字成语
阿娇金屋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出处:语出旧题汉·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曾对姑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姑母之女)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
高朋满座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高位厚禄 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高位重禄 官职高贵,俸禄丰厚。同“高位厚禄”。
出处:宋·苏轼《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山林之士。”
贵贱无二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出处:周·吕尚《金匮》:“敬遇宾客,贵贱无二。”
兼葭倚玉 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金屋娇娘 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金枝玉叶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攀高接贵 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
攀高结贵 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同“攀高接贵”。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崧生岳降 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出处:《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
唯我独尊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唯吾独尊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同“唯我独尊”。
贤身贵体 指身分高贵。
出处:《管子·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2. 形容高贵的四字词语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佩金带紫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绶。佩带金印紫绶,以示身份高贵。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鹓动鸾飞鹓、鸾在传说中都是瑞鸟。比喻高贵的人。
玉叶金柯柯:草木的枝茎。原形容花木美 *** 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不赀之躯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佩金带紫——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绶。佩带金印紫绶,以示身份高贵。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鹓动鸾飞——鹓、鸾在传说中都是瑞鸟。比喻高贵的人。
不赀之躯——赀:估量。指不能以资财估价的身体。极言人之高贵。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玉叶金柯——柯:草木的枝茎。原形容花木美 *** 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都头异姓——最高贵的称呼。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金屋娇娘——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3. 形容优雅的四字词语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大雅之堂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典则俊雅 端庄高雅而标致。
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风度翩翩风度:风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华绝代风华:风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才华为当世第一。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雄深雅健 指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雅量高致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雅人清致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雅人韵士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雍容典雅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雍容尔雅 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雍容雅步 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4. 形容“优雅”的四个字成语有哪些1、雅人清致
拼音: yǎ rén qīng zhì
解释: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不食物单》:“《随园食单》所讲求烹调之法,率皆常味蔬菜,并无山海奇珍,不失雅人清致。”
2、雅人深致
拼音: yǎ rén shēn zhì
解释: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3、高尚娴雅
拼音: gāo shàng xián yǎ
解释: 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造句: 他爱上一位高尚娴雅的姑娘。
4、喉清韵雅
拼音: hóu qīng yùn yǎ
解释: 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韵雅,甚令人心动神移。”
5、举止娴雅
拼音: jǔ zhǐ xián yǎ
解释: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四字成语典雅
高雅有意境四字成语:空谷幽兰、典则俊雅、冰清水冷、冰清玉洁、高山流水、世外桃源、月陨星沉、桂馥兰香、春风和气、枫林如火等词语释义
1、灯火阑珊:成语本身是描述一个十分美丽的画面,出自于美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十分有诗意。以阑作为名字,本义通拦,给人沉稳和安全感。
2、典则俊雅:端庄优雅而且十分好看标致。
3、冰清水冷:指冷冷清清。
4、冰清玉洁:比喻品质高尚纯洁。
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6、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7、月陨星沉: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8、桂馥兰香:形容气味像桂花和兰花一样芳香。
9、春风和气:形容和乐融洽的气氛,或态度和蔼可亲。
10、枫林如火:极赞秋枫之壮美,满眼的红色犹如一片火海。
11、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2、晨钟暮鼓:原意是指鼓的响声,用在形容男孩特别自律,生活节奏十分有规律。用词儒雅,寓意十分美好。
13、空谷幽兰:意思是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14、花晨月夕:描写了美好的景色和时光,希望不要辜负时光,用字儒雅又不失好寓意。
15、白衣卿相:出自于“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原是指平民寒窗苦读,一朝为相,希望能够坚持努力。衣卿两字儒雅,出源又带有诗意。
求四字成语 词组 有典故的 有意境的 比如红袖添香
1. 形容优雅的四字词语
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大雅之堂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典则俊雅 端庄高雅而标致。
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风度翩翩风度:风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华绝代风华:风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才华为当世第一。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雄深雅健 指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雅量高致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雅人清致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雅人韵士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雍容典雅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雍容尔雅 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雍容雅步 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2. 优雅有诗意的四字成语1、清雅绝尘
拼音: qīng yǎ jué chén
解释: 洁净高雅,一尘不染。
出处: 冰心《寄小读者》:“这屋里清雅绝尘,有加无已的花,把我围将起来。”
举例造句: 我有一帮清雅绝尘的小朋友跟着,怎么能不活力四射呢?
2、雅人清致
拼音: yǎ rén qīng zhì
解释: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不食物单》:“《随园食单》所讲求烹调之法,率皆常味蔬菜,并无山海奇珍,不失雅人清致。”白话译文:所讲的烹调方法,都是一些平常蔬菜并没有山珍海味,保持了不俗之人的品性。
3、高谈雅步
拼音: gāo tán yǎ bù
解释: 高谈:广博无拘束的谈论;雅步:文雅的举止。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
出处: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白话译文:坐着装饰华丽的车马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
4、温文儒雅
拼音: wēn wén rú yǎ
解释: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举例造句: 从他的相貌、神气和言谈、举止看,也很温文儒雅,不带一点儿草莽英雄模样。
5、温文尔雅
拼音: wēn wén ěr yǎ
解释: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白话译文:这个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怎么可能会是贼呢。
举例造句: 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
3. 形容建筑的四字词语,三个.栩栩如生 古朴典雅 美不胜收 别具一格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雕梁画栋 造型逼真 古香古色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勾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首屈一指:引申为最好的.鹤立鸡群:比喻显得很突出.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深宅大院: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盘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十)邯郸学步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十一)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十二)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十三)掩耳盗铃
典故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好了,今天关于“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四字成语及出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