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正确使用_成语的正确使用的基础是对成语的确切理解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成语的正确使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成语的正确使用的话题吧。
1.如何正确使用高考成语
2.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3.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如何正确使用高考成语
导语:这么多的成语,要每个都掌握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归类将成语学习在脑子里。接下来我为大家准备了如何正确使用高考成语,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彩。
成语的感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九、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十、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十一、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十二、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1、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引申义等)
2、其次,要认真分析成语的使用环境。(包括人、时、事等)
3、再次,要多加练习使用并朗读修改。(包括写作、造句、说话等)
4、最后,要多读书,学习他人的对成语的灵活使用,并最终形成个人能力。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一般情况下来说,旧碗扔掉是比较可惜浪费的,可以用更环保的循环利用方式,把它做成特色的小花盆用来种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既美观又环保。
正确使用词语,对不同事物的详细处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表达描述,才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把握它的具体使用方法,达到理想环保的效果。
使用词语的时候需要辨析以下几点: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四)防止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如:“听了这个笑话,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这与后面的“笑了”造成语义重复。)
(五)前后矛盾
成语在句中意思尽管准确,还应注意它和其他词语是否矛盾。如“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都有哪些经典的谚语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高考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5)格言
格言是出于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的'规诫性、哲理性、书面性较强,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等。
谚语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都来自名人语录。
②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为书面语,文雅庄重。
③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重点仍是成语,其他熟语偶有涉及。
金题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使用能力。注意对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的辨别。a.“探囊取物”,伸手到袋中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b.“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不合句意。可改为“量力而行”,意为行事要估量自己的能力。c.“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今多指所用方法不同而收到同样好的效果。d.“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
解析本题属于对正确使用词语中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准确掌握,正确辨析,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名句的识记与理解,题型新颖。
许多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其原因一是对近义词语的含义掌握不准确,难以区分细微差别,如“气氛”的含义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属于客观存在;而“氛围”的含义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可以和“营造”搭配。二是对近义词用法掌握不全,不注意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如“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可作定语;而“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个方面都好,主要用于主观方面。做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答案c
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正确使用方面的能力。题干要求是“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也就是涉及两个成熟意义与用法的辨别。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十分穷困,也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故可互相替换。a项,泥沙俱下:泥和沙子一同随着河水冲下来,比喻人和事物不论好坏都在一起出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在语境中,明显只指问题、事物,不指人。b项,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贬义。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不可替换。c项,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不能替换。
答案d
气象谚语和农时谚语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三时三送,低田白种。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的正确使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的正确使用”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