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_中华成语故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中华成语》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中华成语》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中国成语大词典

2.中华成语故事 谚语,歇后语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

《中华成语》_中华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大词典

       《中国成语大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7年8月出版的图书。

       《中国成语大辞典》由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编辑室的部分编辑人员编写,大都直接取材于历代文献,共收释古今汉语成语18000余条,为读者提供了成语的结构形式、语义内容、渊源用例等众多的信息,是一部规模较大的综合参考性的成语工具书。

       《汉语成语词典》本着谨慎从严的精神,其中以现代常用成语为主体,酌量收录了日常生活中的熟语与惯用语,具备多位一体的特色,本词典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汉语语言专家联合编写,能结合读者实际需要,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运用。是学习汉语成语的首选工具书。

《新华成语词典》和《中国成语大辞典》的区别:

       1、收录成语数不同

       《中华成语大词典》以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为对象,共收成语22000多条,其中包括一些常用谚语、俗语。《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中型成语词典,收词8000余条。

       2、出版社不同

       《中华成语大词典》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06月出版2009年06月;《新华成语词典》是2009年6月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3、作者不同

       《中华成语大词典》作者是原建平,《新华成语词典》作者是郝景江、李靖、张秀芳。

中华成语故事 谚语,歇后语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2

        我在去年的暑里读完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它使我增长了一些知识。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有释义、出处、指点迷津和一个成语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语是——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将军吕蒙的故事。吕蒙常常打胜仗,但是他识字很少,孙权劝他以后要多读书,吕蒙却说军事很多,孙权知道吕蒙是在找借口,就给他说了很多道理。从此以后,吕蒙天天用功读书。后来有一天,鲁肃来看吕蒙,发现吕蒙对打仗和国事都有独特的见解,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粗莽的武夫了,不禁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就是说有志气的人,分别三日,就要重新审视了。我们要像书中的吕蒙一样,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发奋图强,这样你才会有所进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也不要总用老眼光看人,因为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在进步。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我喜欢的成语,例如:班门弄斧、画蛇添足、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等,这些成语。

        通过读《中华成语故事》,给了我很高的启示,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3

        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寒我读了感恩父母>、成语故事>这两本书,我十分喜欢成语故事>,因为这本书看起来个性有意思,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字我认识了,也学会用了,却不明白它们从何而来,比如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这个寒,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让我到成语故事里去寻找答案。

        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哈哈,这下它们的来历我全明白了!我就说一下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因为他养的猴子很贪食,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教训猴子。

        一天,他对猴子说:明天给你们吃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猴子听了发起怒来,他又说:好吧,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听了,高兴得翻跟头,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老人变换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来历是不是很搞笑?够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成语,更了解了它们的来历。在今后的说话写作运用上都会有许多的帮忙,我今后做事必须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4

        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成语故事书真好看,我很喜欢,有的故事以前我就听过,比如那个图穷必见很早就听爸爸说过,因为里面那个荆轲的荆和我们姓的荆是一样的。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有的我还不是很懂,但是爸爸说等我长大了,学到的知识多了,就会明白了。我还要多读几遍,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精神上的财富。所以我特别爱看书。我看的书有很多,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最吸引我的是《中华成语故事》。

        这本书的成语故事太多了,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家里很穷,买不起油,没法看书,他就用一个小袋子装萤火虫来看书;还有一个小孩家里也是这样的情况,冬天他就到雪地上用雪光看书。他们学习多么辛苦啊!我和他们比起来很差,我看书的条件太好了,有椅子,有桌子,还有台灯。学习累了,妈妈还能给我拿好吃的,可我看书一点也不刻苦,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养成刻苦读书的好习惯。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5

        我的书柜里放出一本书,书名叫《成语故事》。有空的时候,我就拿出来津津有味地看着,而且百看不厌!

        这本书里面介绍了成百上千个成语。一翻开书,熟悉的成语就出现在我眼前,有:欣欣向荣、背水一战、兵不厌诈、乘风破浪、破釜沉舟、同心同德……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成语的来龙去脉,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是“铁杵磨针”和“滥竽充数”。“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很贪玩。有一次,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把铁杵放在石头上坚持不懈地磨,终于把很粗的铁杵磨成了绣花针。李白很受启发,从此刻苦学习,成了唐代大诗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也能办到。 “滥竽充数”讲的是:有个南郭先生来到乐队学着别人的样子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死后,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一看混不下去就偷偷地溜走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会败露的。

        在我们学习中,不要象南郭先生那样不懂装懂,要有老婆婆“铁杵磨针”那样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6

        暑,我看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成语故事365》精选了三百六十五条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较强,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成语故事,并配以生动风趣的.连环彩图,使图文互为照应。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讲以前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很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书,但那个有书的大户要匡衡帮他干活才肯借书给他,还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于是夜晚,匡衡就拿着书在黑暗的房里看起书来,但没光怎么看呢?他想出个点子在别人家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光就可以照进来了就能看书了。从此每天晚上他就这样看书。匡衡发奋读书勇于进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目不识丁,无所作为,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每当困了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读书。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很敬佩他坚强的毅力。想想我平时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看着《成语故事365》,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推介给每一个同学都去看一下。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7

        寒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了几本好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 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和活力。

        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 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8

        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果把人类的语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载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欢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故事是凿壁偷光,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人,非常爱读书。可是他的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晚上没有东西照明,他就没办法在夜里读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子里被照得通亮。匡衡想:“要是能在这么明亮的光线下读书,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于是,他就想到邻居家去看书,邻居不耐烦打发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偷偷地在墙壁上早了一个小洞。就这样,他把书对着这束亮光,认真的读了起来。后来,他发现财主家有很多书,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你把书借给我看就行了。财主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偷光学习。而我们不但有好的学习条件而不去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9

        我读了《成语故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成语共有82个,它是按第一个字的音序归类的。有的成语比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则需要探明出处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近水楼台,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八个神仙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八个神仙有的把葫芦变成一叶扁舟,有的把花篮当船,其他几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宝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张果老,他从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纸驴,吹了口仙气,它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驴了,他倒着骑在驴背上渡海。在渡海的过程中,他们各显神通,最终都顺利地渡过了东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各自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成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读完这本成语故事,我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到我读过的这些成语,妈妈经常会说我:“你还挺会用词的。”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用到这些成语,我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词句很生动。这就是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收获。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学成语,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0

        这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

        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向不敢攻击。那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祝李广说自我过去是将军。军官不买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证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先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证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1

        我读完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决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到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已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育,立刻动身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所有,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2

        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非常喜欢,篇篇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我,段段中华历史震撼了我。

        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赵光义是个比较关心穷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气非常寒冷,他在皇宫中突然想起了穷苦百姓,于是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京城那些穷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来。雪中送炭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给人送去木炭取暖,让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别人处于极端困难和危险的境地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不时让我想起在四川发生的地震灾害中,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还有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危难的时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为灾区人们送去温暖。

        我相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战胜困难,迅速展开恢复重建工作,灾区人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3

        这学期,老师推荐我们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中华成语故事》了,它里面有许多成语故事,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书里面的成语很多,有精忠报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卧薪尝胆等。其中,我最喜欢要数《精忠报国》这个故事了。它写的是抗金名将岳飞在参军之前,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到了军中,打了很多胜仗,后来做了元帅,带领岳家军南征北战,不断打败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我觉得祖国养育了我,我现在必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另外还有我喜欢的一个故事《卧薪尝胆》写的是越国和吴国打仗,越王勾践只好去求和,并带着夫人到吴国做了三年的奴隶。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越王勾践时刻不忘耻辱,最后终于除掉了吴国,报仇雪恨!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

        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击。这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祝李广说自己过去是将军。军官不买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表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来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表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读后感400字 成语故事读后感15

        再一次机缘巧遇中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

        这本书是一本毋庸置疑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本书讲述了在我国古代个个阶级人的故事,上有高官皇帝,下有普通百姓。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贪天之功”这个故事了,它讲述了重耳经过19年的流亡,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回到晋国,当上了皇帝,重耳论功行赏,不少人为了金钱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为有介子推他没有向皇帝领赏,但是在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跟随着重耳,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介子推还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住着吃,介子推不愿意和这些贪官污吏同朝为政,便隐居深山,重耳知道后十分后悔,便派人去找但是一无所获,重耳之后为了逼介子推下山,于是他放火烧山,介子推不愿做官便被烧死了,之后重耳十分后悔这个决定于是把这一天定位冷食节(清明节)

        这只是这一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其实还有很多的故事,当你阅读完整本书只后你会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一言九鼎”,“大公无私”……这里还有国计民生片,世像百态片,远见卓识片……这本书也可大大的提高你的习作水平,在习作中也可以用上成语,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读完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例如:我们在对待被人的时候要“礼贤下士”,诚信方面要做到“一言九鼎”,在做事的时候要做到“三思而行”。

        这就是我举得的好书《中国成语故事》。

;

       小巫见大巫

       成语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反复推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 “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司空见惯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冶上谋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官职名),晚年才回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官职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 奇。也就是说,见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 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大器晚成

       典故  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汉 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从弟 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老舍《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儿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途” 就是路途、道路。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有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大材小用

       庞统

       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见他长相难看,就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想用才学打动刘备,又见诸葛亮不在,只得辞行。到了那以后,终日借酒浇愁。刘备听闻庞统不理政事,终日把酒取乐,大怒,命张飞去荆南巡视。张飞遂与孙乾一同前往。到时未见庞统出来迎接。庞统的同僚告诉张飞,庞统如何不理政事。张飞大怒,想擒拿庞统。孙乾劝他见了庞统,治罪不迟。张飞见庞统后,大喝他把县的各种事给废了。而庞统却认为都是小事,结果只用半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月的事都处理了,张飞佩服不已,就向刘备推荐了他。后人便演化出了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的歇后语。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装败退,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天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逢人就说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会儿指着盾牌对人夸口:“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我的长矛是最锋利的!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原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国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个县令,晋平公就去问当时大夫祁黄羊,对他说:“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这个官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他为人公正,做那里的县令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笑着说:“您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当南阳的县令,您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嘛。”

       晋平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也觉得解狐这个人确实不错,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为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毫不犹豫地说:“祁午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

       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可是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这个职位,所以我推荐了他;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执法,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他。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 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出太阳下暴雨--------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中华成语》”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