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活用论文_成语的活用论文怎么写

       接下来,我将针对成语的活用论文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成语的活用论文的话题。

1.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

2.语文议论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3.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中的通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4.七年级上期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归纳全部

5.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6.高考成语

成语的活用论文_成语的活用论文怎么写

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

        摘抄经典段落有助于提高你的作文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一)

        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品味语言》运用比喻,显得有趣味,有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3、?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勿作壁上观》)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斐然。

        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

        5、?只要黑人还是警察骇人听闻的恐怖手段和野蛮行为的牺牲品,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因旅途劳顿疲惫不堪,想在路旁的游客旅馆歇息或在市内旅馆投宿却不被允许,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还是限于从一个较小的黑人区到一个稍大的黑人区,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而纽约的黑人的选票无实际意义,我们就不会满足的。?(马丁?路德金《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运用设排比列举了种种?不会满足?的条件,十分坚决而又明确地表达了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自由的信念和斗志,它似宣言、似战斗的号角鼓舞着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而勇敢地奋斗。

        6、?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乱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个人搞种族灭绝比得过?人类历史上武器无数,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的(《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短短几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咄咄逼人,让对方难以招架,令听众为之折服。)

        7、?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时镇定自若的笑容,自信就是运筹帏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自信就是朱当选后答记者问时激昂的语调,自信就是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谈自信心》)(作者紧扣自信,纵论古今,着意铺排,酣畅淋漓,既有丰富的容量,又有鲜明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定会思维翻滚,随之生发出自信的勇气。)

        8、?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俄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可见。?(四川考生《黄鹂?百灵?完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

        9、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也许你有富裕的家境,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也许你有父母已为你铺就的人生坦途,这些用金钱、地位和宠爱做成的?高跷?会使你在人生之路上昂然阔步且四平八稳,可一旦?高跷?倒了,你便会重重地摔倒在地,除了落得个鼻青脸肿外一无所有没有用自己的双手摘来的浆果,没有用自己的头脑设计的未来,更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出的人生之路。(《说自立》)(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语段的内容变得充实丰满,节奏比较自然流畅,语气相当充沛雄辩。)

        10、杨树横着种、倒着种、折断后再种都能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岂不怪哉?怪么?不怪,因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生活中也有许多事包含着与此相近的道理。(福建考生《读〈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开头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肯定?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这个现象是奇怪的。但是后面却又设计了一个设问句,对这个设问句的回答是?不怪?,两个问句对同一个现象却有一正一反的回答,这样,文章波澜陡起,吸引人们去探究答案。)

        1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作者用连续设问的形式,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维聚焦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篇)(这个总论题上,后两个设问除服从第一个大设问外,又各有含义,前者?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嘲讽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暗击主观唯心主义,三问三答,层层波澜,撩拨起读者极大的兴趣,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12、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北京考生《转折》)(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13、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反问句,对否认鲁迅作品思想性的论调进行了反击,可谓针针见血,字字千钧,让人拍手称快。)

        14、?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贾谊《过秦论》)(运用对偶、排比,整散结合,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颇有韵味。)

        15、生活如酒,或芬芳,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敦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实,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暗淡、或素雅,因为诚实,它变得美酒;生活如书,书写的文字要我们用诚实去书写,生活要我们用诚实去呵护。(《要用诚实酿造生活》)(运用反复式的比喻和排比将抽象的生活描述得生动形象,并且进行了蓄势。)

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二)

        16、个性是大海的广阔,是天空的深邃;个性是清晨的霞光,是傍晚的流岚。没有个性的世界是灰暗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是乏味的。有的人幽默,一句话能催绽满园的花朵,那么,幽默就是个性;有的人博学,一张口能抖落满天的星光,那么,博学就是个性;有的人多情,一抒怀能使长河澎湃,能使山岳潜形,那么,多情就是个性。(《考生《弘扬个性》(或幽默风趣,或辛辣讽刺,或俗雅结合:语言力求有个性美。)

        17、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诙谐设喻则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盐,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18、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些土气,这也算一个创作呢!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反对党八股》)(运用反语,幽默诙谐。)

        19、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倾听自己的心跳》作文的最后一段:这段文字,寓深刻哲理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融入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既给人启迪又让人感动。)

        20、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北京考生《失败是人生的转折》)(运用对偶、排比语言有文彩。)

        21、一幅摄影作品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带着迷人的微笑翩翩起舞于一破败的教室里,缕缕阳光透过没有玻璃的门窗洒在她的裙褶上。多么美丽安静,多么富有诗意你也许这样想。但当你知道这教室是被轰炸后废弃的屋子,当你知道房外的巴格达是怎样的局势时,你还会这样想么?也许你会感慨这美丽和诗意是多么的脆弱,一颗炮弹就可以使它灰飞烟灭;也许你会叹惋小女孩脸上那迷人的微笑还能盛开多久?她那温馨的梦能否不被炮火惊醒?她那纯净的心灵能否不飘进一片战争的乌云?战争,摧毁的竟是这般美丽这般纯净的事物!物质的毁灭可以重建,但心灵的创伤能否愈合?(《论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文段通过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描述,巧妙地把美与丑、善与恶、浪漫的诗意和残酷的现实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而产生了动人心魄的力量,抒发了作者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战争的危害也通过这富有浓郁感伤色彩的笔调揭示得如此深刻,如此惊心。真情最动人。)

        22、?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现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深刻的道理通过联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回味无穷,使议论文充满神韵。)

        23、我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地方太挤了,而掩盖废墟的举动又太伪善了。(余秋雨《漫步台城》)(这段用祖母和老者来类比议论阐明的是不要掩盖废墟。作者联想到了祖母和老者,通过评价他们没有皱纹和白发的不可思议,说明自己的思想。由于利用了形象来说理,很自然地让读者认同他的观点。

        24、时间是一把双刃剑,既奖励勤奋者,又惩罚懒惰者。时间是天使也是魔鬼,它为耕耘者留下丰收的田野,为懒惰者留下荒芜的戈壁;它赠给跋涉者以醉人的花香,也会把投机者引入绝望的沼泽。(《时间》(文段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说理精辟透彻,语言也显得文飞扬。)

        25、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一个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第一段是比喻性的由头,饶有诗趣,耐人寻味。)

        26、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幸福是什么》)(引诗用典是用诗句、典故直接表现话题的多重内涵,展示话题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显示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进一步展现作者的才情所引诗句不仅形象诠释了幸福的多重含义,展示了学生的阅读宽度,还使句子有书卷气。)

        27、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晓风残月酒醒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思念是一道风景》)(这几句话暗用了杜甫、李清照、苏轼、柳永、王维、王昌龄、陆游等人的诗词。读者会惊叹作者考场思维之宽,阅读面之广,化用诗句之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同时又文蔚然。要熟练地引诗用典,可以用诗句串联等文字游戏加以强化,并注意诗句的翻新、活用。)

        28、如果你要做天空中最亮的星,千万要拨开自卑的乌云,别让那阴霾遮住你的光芒;如果你要做最巍峨的山,记得栽种自信的绿树,别让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刷得体无完肤;如果你要做最广阔的海,请把自信的涓涓细流都收容,若是没有了它们,怎么会有你的宽广无垠?(《谈自信》)(文字借用设推理和比喻说理,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自信之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丰富的意象,飞扬的思绪,寄寓了作者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这是散笔式的形象说理。)

        29、?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一连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情意郁结的,其情怀发而为言,则成为不朽之作。这便是典型的归纳论证法)

        30、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学会包容》)(这种叙例方式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一个例子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与论点照应的内涵。)

语文议论文经典段落(三)

        31、不错,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羡妒能的小人秦桧。名利乃身外之物,得到它的多少是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大公无私人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名利乃身外之物》)(摆出正反两个事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突出正确与错误,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

        32、如果人生是一部史书,只有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浩荡。如果人生是一泓清泉,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尝出它的甘冽。如果人生是一首乐曲,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此段开头用了设关系句,先由骈句提出条件话题,后面的正句则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揭示出了自信与听取的辩证关系,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意义。运用比喻兼排比形式的整句结构行文,气韵流动,给人以节奏鲜明、韵律铿锵之感,气势非

        33、什么是骨气骨?借喻人的品质,?气?指人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成为?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代名词。孟子有三句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可谓把骨气的三方面主要表现全概括出来了。(《谈骨气》)(此段开头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引人深思;引用孟子的三句名言;文彩大增。)

        33、在真实与虚伪之间,我唾弃虚伪;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厌恶背叛;在宽容与狭隘之间,我保留宽容;在自尊与阿谀之间,我恪守尊严。在成长的路上,有舍才有得,心灵的选择决定了一生的方向,心灵的选择是人的灵魂的集合。(《心灵绝唱》)(议论文中排比列举事例,可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

        34、如果人生是一部史书,只有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浩荡。如果人生是一泓清泉,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尝出它的甘冽。如果人生是一首乐曲,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此段开头用了设关系句,先由骈句提出条件话题,后面的正句则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揭示出了自信与听取的辩证关系,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意义。运用比喻兼排比形式的整句结构行文,气韵流动,给人以节奏鲜明、韵律铿锵之感,气势非凡。)

        35、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议论文中排比列举事例,可使文章气势非凡。)

        36、坚忍是什么?坚忍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忍就是夸父曰,精卫填海;坚忍就是突破,就是求,就是创收,就是希望。(《坚忍》)(作者结束全文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点明了坚忍的特有内涵,尤其最后四个?就是,?并排,更显得透彻畅达,为整篇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活力。)

        37、?还是要讲胸怀祖国,要讲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要讲振奋革命精神,要讲争挑重担,要讲勇攀高峰,要讲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一组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分句构成排比,集中地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十分重要,不仅不能减弱,而且还要加强。)

        38、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的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有的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远大目标。(《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章运用处6句名言,将感伤、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澎湃、豪迈壮志和远大目标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轻年人的心态特征。)

        39、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40、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中运用了5句名言,将伤感、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澎湃、豪迈壮志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年轻人的心态特征。)

        4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忍;?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青翠的竹子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忍,浪尖的弄潮儿昭示着勇敢与无惧,骄傲的诗人昭示着坚定的信心(《谈意气》)(考生用形象化的诗句,深刻了阐明了?意气?的内涵。)

语文议论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再看《杂说一》。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灵于龙:比龙还“灵”。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玄:玄冥,指广大空间。薄:迫,接近。伏:等于说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水:动词,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从《周易》引出“云从之矣”以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全文如沿路盘山,时进时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进,步步深入,循环上升,极尽奇宕变幻之能事。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三、以《师说》为例,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做判断的语句,互相联系起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韩愈看到此点,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发表议论,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说话,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而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立意高远。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令人难于辩驳。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道理,人学习的是道理,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接着,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今之士大夫择师教子、而自身却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们都以从师为耻三项论据,有力地证明师之不可或缺,以及不从师之愚。作者进而引伸,以圣人孔子转益多师为例,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以万世师表为例,说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后说明本文写作动机,引师事自己的十七岁少年为例,证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师道者。在全文对比、衬托论证手法下,通过层层推进,「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核心论题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附:徐汇高三一模卷://.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中的通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修辞手法简介

       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编辑本段]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编辑本段]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

       001 回答纳率:16.2% 2010-01-14 20:14 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详细解释: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七年级上期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归纳全部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文学常识

       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语音

       1、先自度其足(duó)

       2、吾忘持度(dù)

       3、遂不得履(suì)(lǚ)

       4、宁信度( nìng )

       5、遽契其舟(jù)(qì)

       四、通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度 (1)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2)吾忘持度 (这里指量好的尺码)(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

       2、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履)

       (3)至之市(到……去) (4)入水求之(代指剑)

       3、置:①郑人有且置(备办,这里当“购买”讲)履者 ②而置(放)之其坐。

       4、市:①至之市(集市) ②市(集市)罢。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 操:拿,携带

       2、及反 及:到,等到

       3、遂不得履 遂:终于

       4、宁信度 宁:宁可

       5、无自信也 无:不,没有

       6、遽契其舟 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

       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2、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童趣》沈复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忆童稚时( ) 2、明察秋毫(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项为之强( )

       5、徐喷以烟( ) 6、作青云白鹤观( )

       7、果如鹤唳云端( ) 8、以丛草为林( )

       9、方出神(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

       答案: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强”通“僵”,僵硬5、慢慢地6、景象,景观7、鸟鸣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 赶、驱逐

       (三)、词类活用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四)、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五)、一词多义

       1、为: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蚁为兽( ) 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

       答案:因此;被;作为;是

       2、或:则或千或百( )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

       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答案:有时;有人;或许

       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

       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

       答案:景观;看

       5、其:常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 其如土石何( )

       答案:代词:自己;代词:藐小之物;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6、之:驱之别院(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

       昂首观之( )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

       1、余忆童稚时

       2、则或千或百

       答案: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

       2、 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山市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5、高垣睥睨,

       6、连亘六七里

       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

       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

       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

       16、见山上人烟市肆

       答案:1、经常2、青天,天空3、不久,不一会儿4、屋檐;明白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16、店铺

       (三)、通字

       1、一切乌有: 同 译为:

       2、裁如星点: 同 译为:

       答案:1、“乌”同“无” 没有

       2、“裁”同“才” 仅仅

       (五)、一词多义

       1、若:中有楼若者( )若为佣耕( ) 若听茶声然( )

       2、顾:相顾惊疑(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元方入门而不顾( )

       3、一:惟危楼一座( )或凭或立,不一状(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4、然:尘气莽莽然( ) 然数年恒不一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

       4、------的样子;可是;这样

       (六)、文言句式

       1、叛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2)、“始悟为山市” 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与同人饮楼上” 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七)、词类活用

       1、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洞一样

       2、逾时,楼渐低 低:形容词作动词 译主:降低

       (八)、古今异义词

       1、高垣睥睨 睥睨:古义: 今义:

       2、惟危楼一座 危:古义: 今义:

       3、或凭或立 或: 古义: 今义:

       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

       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

       《论语》十则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 )

       4、传不习乎( )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择其善者而从之( )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2、其恕乎( )( )

       答案:1、时常地复习2、生气、发怒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4、老师传授的知识5、真诚,诚实6、旧的;可以把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8、这9、优点10、刚强,勇毅11、凋谢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通字

       1、不亦说(yuè)乎: 通 译为:

       2、诲女(rǔ)知之乎: 通 译为:

       3、是知(zhì)也: 通 译为:

       答案:1、“说”同“悦” 愉快2、“女”同“汝” 你3、“知”同“智” 聪明

       (四)、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3、是知也

       4、死而后已

       5、然后知松柏

       6、三人行

       答案: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可以: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3、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性动词

       4、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的连词

       6、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五)、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

       3、见贤思齐焉( )

       答案:1、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按一定的时间。

       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六)、一词多义⑤⑥

       1、而:①学而时习之(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任重而道远( ) ④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答案: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 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

       ③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④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是知(zhì)也。( )

       答案:①了解 ②领悟 ③明白 ④ 同“智”,聪明

       3、已:①死而后已( )

       ②自董卓已来( )《陈涉世家》

       答案:①停止 ②同“以”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陈涉世家》

       ③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

       答案:①真诚,诚实 ②同“伸”伸张 ③ 确实

       5、殆:①思而不学则殆( )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陈涉世家》

       答案:①有害 ②大概

       6、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其恕乎( )

       ③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答案:①:代词,他们 ②大概,也许 ③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八)、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等于“可以(之)为师矣。”译为:可以把这样的人当老师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于“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塞翁失马

       (二)重点字词解释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2、人皆吊之( )

       3、此何遽不为福乎( )

       4、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

       5、堕而折其髀( )

       6、丁壮者引弦而战( )

       7、死者十九( )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

       答案:1、逃跑2、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怎么就,表示反问4、经过;带领5、大腿6、拉开弓弦7、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8、瘸腿;保全

       (三)、一词多义

       1、亡:马无故亡而入胡(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且秦灭韩亡魏( )《唐睢不辱使命》

       答案:逃跑;丢失;同“无”,没有;使------灭亡

       (四)、古今异义词

       1、人皆吊之

       吊:古义: 今义:

       2、居一年

       居:古义: 今义:

       3、死者十九

       十九:古义: 今义:

       答案:1、吊: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今义:悬挂

       2、居:古义: 停留 今义:居住

       3、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今义:数词,十九

       (五)、词类活用

       1、家富良马

       2、胡人大入塞

       答案:1、富:形容词作动词,富有

       2、大:形容词作状语,大举

       智子疑邻

       四、 (二)、重点字词积累

       1、不筑,必将有盗( )

       2、天雨墙坏( )

       3、暮而果大亡其财( )( )( )

       答案:1、修补2、下雨3、晚上;果然;丢失

       (三)、古今异义词

       1、其邻人之父疑云

       父:古义;读fǔ,指家族或亲戚中的成年男子;今义:指父亲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云:古义:说;今义:指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2、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古义:丢失,逃跑;今义:死亡,灭亡 如;且秦灭韩亡魏《唐睢不辱使命》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不筑,必将有盗”等于“(咱家)不筑,(咱家)必将有盗”。译为:咱家如果不修补,咱家一定会有人来偷。

       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上册)

       一、《咏雪》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3、俄而雪骤(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5、陈太丘与友期行( )

       6、太丘舍去( )

       7、尊君在不( )

       8、相委而去( )

       9、君与家君期日中( )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家庭聚会2、讲解3、不久,一会儿4、大致,差不多

       5、约定6、离开7、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8、丢下,舍去9、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10、拉11、回头看

       (三)、通字

       尊君在不: 通 ,译作:

       答案:“不”通“否” 吗

       (四)、一词多义

       1、期:与友期行( ) 期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者( )

       2、去:相委而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去死肌( )《捕蛇者说》

       3、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

       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答案:1、约定;满一年2、离开;距离;除去3、诚信,守信;真诚,诚实;确实;同“伸”,伸张

       (五)、古今异义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 今义:

       2、相委而去

       去:古义: 今义:

       3、与友期行

       期:古义: 今义:

       4、元方入门不顾

       顾:古义: 今义:

       5、下车引之

       引:古义: 今义:

       答案:1、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或指年轻人 今义: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 离开 今义:前往

       3、期: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4、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5、引:古义:拉 今义:引用或引导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1)、“去后乃至”等于“(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译为;陈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2)、“撒盐空中差可拟”等于“撒盐(于)空中差可拟”。译为: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判断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为:(兄女)是我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高考成语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 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 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 成语 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 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 方法 ,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 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 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 议论文 的结构理解 文章 ,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 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归纳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岳阳楼记》里的词类活用

       樽酒论文 拼音:zūn jiǔ lùn wén释义: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示例:连年客里度初度,~第一遭。★陈世宜《上巳社集是日值余初度》诗

        遵养时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释义: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示例: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樽前月下 拼音:zūn qián yuè xià释义: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示例:无

        樽俎折冲 拼音:zūn zǔ zhé chōng释义: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出处: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示例: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必可留作悬案,为他日~之馀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编》

        左道旁门 拼音:zuǒ dào páng mén释义: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示例:这又不过是~,借书符念咒惑众骗钱罢了。★《晚清文学丛钞·扫迷帚》第十三回

        左辅右弼 拼音:zuǒ fǔ yòu bì释义:圃、弼本指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比喻在左右。出处:《晋书·潘尼传》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示例: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折冲御侮。★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左顾右眄 拼音:zuǒ gù yòu miǎn释义:左看右看。细看。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示例:无

        左顾右盼 拼音:zuǒ gù yòu pàn释义: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示例: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左家娇女 拼音:zuǒ jiā jiāo nǚ释义:指美丽可爱的少女。出处: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示例:无

        左建外易 拼音:zuǒ jiàn wài yì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威权,变革法度。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教也。”司马贞索隐左建,谓以左道建立威权也;外易,谓在外革易君命也。”王伯祥注左谓失正,外谓失中,故事乖常理叫‘左道’,也叫‘外道’。示例:无

        左邻右里 拼音:zuǒ lín yòu lǐ释义:泛指邻居。出处:欧阳山《苦斗》五十八左邻右里的贫苦农民带着红糖、生姜、糯米……来探望她。”示例:无

        左邻右舍 拼音:zuǒ lín yòu shè释义:左右的邻居。也比喻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示例:照顾‘~’,不能搞先进迁就落后,不能搞平均主义。★《人民日报》.8.3

        左铅右椠 拼音:zuǒ qiān yòu qiàn释义:书写工具不离左右。意指不停地写作。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书人左铅右椠,舌敝唇焦。”示例:无

        左书右息 拼音:zuǒ shū yòu xī释义:比喻倒行逆施。出处:《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示例:无

        左思右想 拼音:zuǒ sī yòu xiǎng释义:多方面想了又想。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左思右想,欲求自脱之计。”示例:如此~,一时五内沸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左提右挈 拼音:zuǒ tí yòu qiè释义: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示例:果能举~之实,宁复有南强北胜之虞?★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七回

        左图右史 拼音:zuǒ tú yòu shǐ释义:形容室内图书多。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示例: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倒很舒服。★《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十二回

        左图右书 拼音:zuǒ tú yòu shū释义: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出处: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示例:其与都邑之士,隐囊麈尾,裙屐风流,~,古今博达,不几若人禽之别欤!★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左宜右宜 拼音:zuǒ yí yòu yí释义: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出处:隋《赵郎暨妻孙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示例:无

        左宜右有 拼音:zuǒ yí yòu fú释义:宜适宜,适合。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出处:《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示例:文斐然,~,吾不如孙渊如。★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左萦右拂 拼音:zuǒ yíng yòu fú释义:左边拾,右边掸。比喻对手容易收拾。出处:《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示例:无

        左拥右抱 拼音:zuǒ yōng yòu bào释义: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出处:《战国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示例:无

        左右获 拼音:zuǒ yòu cǎi huò释义: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多材料。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之。”《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获。”示例:无

        左右逢原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释义:原指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泛指做事得心应手。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示例: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故商明。★严复《救亡决论》

        左右逢源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释义: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示例: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的形势。★邹韬奋《经历·青年老学究”》

        左右开弓 拼音:zuǒ yòu kāi gōng释义: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出处: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示例:那兴儿真个自己~,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左右两难 拼音:zuǒ yòu liǎng nán释义: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示例:这件事真叫他左右两难。

        左右图史 拼音:zuǒ yòu tú shǐ释义: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绾〕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示例:无

        左右为难 拼音:zuǒ yòu wéi nán释义: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为难,如何是好!”示例:千思万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左支右绌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释义: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示例:两路夹攻,杀得冷军~,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左支右调 拼音:zuǒ zhī yòu tiáo释义:指支吾搪塞。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示例:无

        左支右吾 拼音:zuǒ zhī yòu wū释义: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出处:《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示例:我见他慌悚踌躇,~,跪在街衢,哀告宾服。★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左枝右梧 拼音:zuǒ zhī yòu wū释义:犹左支右吾。出处:宋·王暐《道山清话》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示例:~,未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

        佐雍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释义: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雍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示例:无

        佐饔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释义: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出处:《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得尝焉,佐斗者伤焉。”示例:王子晋云‘~,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足高气扬 拼音:zú gāo qì yáng释义:犹言趾高气扬。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示例:若初进者~,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足茧手胝 拼音:zú jiǎn shǒu zhī释义:指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出处: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示例:无

        足趼舌敝 拼音:zú jiǎn shé bì释义:指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梖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示例:无

        足食丰衣 拼音:zú shí fēng yī释义: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示例:无

        足食足兵 拼音:zú shí zú bīng释义: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示例:无

        足踏实地 拼音:zú tà shí dì释义:犹言脚踏实地。出处: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示例:无

        足衣足食 拼音:zú yī zú shí释义: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出处:《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示例:无

        足音空谷 拼音:zú yīn kōng gǔ释义: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出处:明·汤显祖《答王相如书》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锷《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诗眼底浮云成变幻,足音空谷到沈幽。”示例:无

        足音跫然 拼音:zú yīn qióng rán释义: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常比喻难得的来客。出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示例:无

        足智多谋 拼音:zú zhì duō móu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示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足足有余 拼音:zú zú yǒu yú释义: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出处:《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示例:按照现在的用水量,我们的存水用到目的港是~的。★陆俊超《惊涛骇浪万里行》

        镞砺括羽 拼音:zú lì kuò yǔ释义: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出处: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示例:于是有切磋琢磨~之道,圣人以为重。★唐·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阻山带河 拼音:zǔ shān dài hé释义: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出处:《汉书·项籍传》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示例:无

        俎樽折冲 拼音:zǔ zūn zhé chōng释义: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出处:《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示例:无

        祖功宗德 拼音:zǔ gōng zōng dé释义: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出处:《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示例:无

        祖龙之虐 拼音:zǔ lóng zhī nüè释义: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示例:无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拼音: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释义: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出处:《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示例: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

        祖武宗文 拼音:zǔ wǔ zōng wén释义: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出处:南朝梁王中《头陀寺碑文》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示例:无

        祖宗成法 拼音:zǔ zōng chéng fǎ释义: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出处: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示例:然则所谓守旧者,……死守几经劫余之~,朝堂龌龊,乡里谩骂,作蚊蚋之污渠一哄而已。★《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

        祖宗法度 拼音:zǔ zōng fǎ dù释义: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出处:《宣各遗事》后集臣等谨按蔡京罪恶最大……变乱祖宗法度,窃弄朝迁爵赏。”示例:仁宗即位时,大学士的品位还不过是五品,这是~,不能擅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祖宗家法 拼音:zǔ zōng jiā fǎ释义: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说好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寻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示例:无

        钻冰求火 拼音:zuān bīng qiú huǒ释义:比喻徒劳无功。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不足言其无也。”示例:无

        钻冰求酥 拼音:zuān bīng qiú sū释义: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出处:《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示例:无

        钻冰取火 拼音:zuàn bīng qǔ huǒ释义:比喻徒劳无功。出处:《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示例:无

        钻洞觅缝 拼音:zuàn dòng mì féng释义: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做公债的人那一个不在那里钻洞觅缝探听老赵的手法呢!” 又十六一下里他那好像冻僵了的心重复生气蓬勃,能够出主意,能够钻洞觅缝找门路了。”示例:无

        钻故纸堆 拼音:zuàn gù zhǐ duī释义: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出处:《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示例:无

        钻火得冰 拼音:zuān huǒ dé bīng释义: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示例:无

        钻坚研微 拼音:zuàn jiān yán wēi释义: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出处:《晋书·虞喜传》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示例:无

        钻坚仰高 拼音:zuàn jiān yǎng gāo释义: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示例: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又以先事后得为崇德,盖于此小差则心失其正,虽有~之志,而反为谋利计功之私矣。★宋·朱熹《答林退思》

        钻懒帮闲 拼音:zuān lǎn bāng xián释义:指逢迎凑趣,耍弄乖巧。亦指逢迎凑趣,耍弄乖巧的人。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他他他似这般钻懒帮闲,便是他封妻荫子。”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想着香闺少女……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示例:~人无赛,高占莺花风月寨。★明·孟称舜《娇红记·归图》

        钻牛角尖 拼音:zuān niú jiǎo jiān释义: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出处: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示例:无

        钻皮出羽 拼音:zuān pí chū yǔ释义: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出处: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褊。”示例:无

        钻山塞海 拼音:zuàn shān sāi hǎi释义: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出处: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示例:无

        钻天打洞 拼音:zuān tiān dǎ dòng释义:比喻利用一切机会钻营。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二回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正这边庄燕替章风孙钻天打洞的当儿。”示例:无

        钻天觅缝 拼音:zuàn tiān mì féng释义: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出处: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只要你不给他点烟倒茶,侍侯周到了,他就钻天觅缝地收拾你!”示例:无

        钻天入地 拼音:zuān tiān rù dì释义: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示例:无

        钻头就锁 拼音:zuàn tóu jiù suǒ释义:形容自投罗网。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凭河,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咱故旧情薄。”示例:无

        钻头觅缝 拼音:zuān tóu mì fèng释义:比喻到处寻找门路。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秦福到了武城,钻头觅缝的打听。”示例:一到南京,便~的寻觅事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钻隙逾墙 拼音:zuān xì yú qiáng释义: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出处:宋·陈亮《祭潘叔度文》此钻隙逾墙之贱,而惧行已之无耻也。”示例:无

        钻心刺骨 拼音:zuàn xīn cì gǔ释义:钻入心里,侵入骨中。形容刺激极深。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第六回一到登场的时节,他把我认做真妻子,我把他认做真丈夫。没有一句话儿,不说得钻心刺骨。”示例:熏得你浑身起红斑点,~的痒痒。★大群《小矿工·续编》

        钻穴逾墙 拼音:zuān xué yú qiáng释义: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示例:无

        钻穴逾隙 拼音:zuān xué yú xì释义: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果报》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钻穴逾隙之行,则卜之。”示例:无

        钻穴逾垣 拼音:zuàn xué yú yuán释义: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放火在那里抢劫的。”示例:无

        嘴尖舌头快 拼音:zuǐ jiān shé tóu kuài释义:比喻话多而轻率。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四十三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示例:无

        嘴快舌长 拼音:zuǐ kuài shé cháng释义:指爱说长道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示例:无

        嘴清舌白 拼音:zuǐ qīng shé bái释义:指话说得明确清楚。出处: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示例:无

        嘴甜心苦 拼音:zuǐ tián xīn kǔ释义:说话和善,居心不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示例:无

        嘴直心快 拼音:zuǐ zhí xīn kuài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出处:老舍《秦氏三兄弟》第二幕我要是在营里混下去,早晚有一天非砍了头不可,我嘴直心快,容易得罪了上司!”示例:无

        晬面盎背 拼音:zuì miàn àng bèi释义: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示例:~,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罪不可逭 拼音:zuì bù kě huàn释义:罪责不可逃避。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示例:无

        罪不可逭 拼音:zuì bù kě huàn释义:罪责不可逃避。出处:无示例:某等不能速来归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

        罪不容诛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释义: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罪不胜诛 拼音:zuì bù shèng zhū释义: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示例:无

        罪大恶极 拼音:zuì dà è jí释义:罪恶大到了极点。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示例: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罪当万死 拼音:zuì dāng wàn sǐ释义:形容罪恶极大。出处:《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示例:臣既犯天宪,~。臣死之日,必见叔陵,愿宣明诏,责之于九泉之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

        罪恶贯盈 拼音:zuì è guàn yíng释义:犹言恶贯满盈。出处:语出《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孔平仲《续世说·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示例: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人神共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罪恶深重 拼音:zuì è shēn zhòng释义: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出处: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示例:上以其~,非他盗比,磔于西市。★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流贼》

        罪恶滔天 拼音:zuì è tāo tiān释义: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示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罪恶昭彰 拼音:zuì è zhāo zhāng释义: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出处:无示例: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罪魁祸首 拼音:zuì kuí huò shǒu释义: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示例:这场空难事故的~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

       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现在的岳阳为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在楼上雕刻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岳阳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湖面上撒满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的时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游人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得见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看去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伤到了极点,悲伤极了。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解词

       1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2

       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 涯 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览:看。

       异:不同

       3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

       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4

       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一种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

       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大家可以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此文撰于邓州 ,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文学常识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其父范墉任节度掌书记。(其父范墉死时他刚两岁)。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写作特点

       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全文中心: 以作记为名, 借题发挥, 阐述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进步的思想以及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抱负. 同时也表达了不向保守势力妥协的决心. 还包含对滕子京的安慰和砥砺之意. 整篇文章融叙事; 描写; 议论于一体, 借景抒情.

       主旨分析

       写出作者远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写出作者豁达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段意总结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了,关于“成语的活用论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的活用论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