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的例子_成语误用的例子及改错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成语误用的例子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常见的76个成语误用
2.词语第三谈:极易误用的20个成语
3.成语误用例析
4.容易用错的成语100个
5.急!!!!成语误用
6.急需以下成语的误用点、正确及误用例句
常见的76个成语误用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9.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衷:内心。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21.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及:赶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用于此处不当。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流散的样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一般比喻疑团解除。
23.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2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25.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26.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
这是极其错误的。
罔:没有。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对于天天见而不重视的情况不能叫“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27.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28.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9.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
30.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衷;折衷。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
31.经过挑选,66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3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33.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4.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35.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维妙维肖。
维: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维肖。
3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之外,不能抽空写字画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3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
可改为“拿不定主意”。
3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39.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汗牛充栋、杂七杂八吗?
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40.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41.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42.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3.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涂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44.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责:要求;备: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45.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46.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47.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4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49.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
50.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51.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可改为“无懈可击”。
5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53.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
54.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55.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句中扶贫干部仅是明确政策,还不了解情况,不能称“胸有成竹”。
56.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杳:幽暗,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57.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句中可用“不值一钱”。
58.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59.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
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句中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60.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
61.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石头是天然之物,不能说巧夺天工。
62.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63.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64.今天,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一般只用喻义。
65.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辰,真是不胜枚举。
枚:个。形容为数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胜枚举”不足以表示“无数”。
66.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句中误解为“没有”。
67.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68.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崐大亏的。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69.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误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7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7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7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栗:栗子。寓言《猴子和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7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
74.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
75.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
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
76.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指教,绝无仅有。
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词语第三谈:极易误用的20个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
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其前不能加 “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恻动人。指文章写得好。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大力的帮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用在贬义场合。
12、不胜其烦:指不能忍受其烦琐,用在贬义场合。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人心胸坦率、坦白,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没有文化”,贬义词。
成语误用例析
1、义正词严解释: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出自: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示例: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断断不能再缓矣。 2、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用 法贬义成语。一般用于争论中被驳倒而无话可说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3、包揽词讼解释: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出自:《红楼梦》第一○五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示例:钱文贵在村子上~,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4、理正词直解释: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5、空费词说解释: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6、语近词冗解释:指文辞浅近,但不简炼。出自: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三》:“翟公巽谓范蔚宗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 7、虚废词说解释: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容易用错的成语100个
一 望文生义“搭错车”
因为要表达的话中有某个字眼恰与成语中某个字相同,甚至意义也接近,于是便错用该成语。例如:
1、走进大厅,她爽朗一笑,引来众人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2、老张被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几点)的事弄得疲惫不堪。
3、相声小品的发展趋势也一样,数量越多,质量越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4、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以致酿成了大祸。
5、他多年勤奋工作,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被选为模范。
6、标点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二、褒贬不明“入歧途”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分褒贬之义,便会出错。如: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贬义指成群的人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竞相观摩。
2、这一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褒义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谭嗣同是甘愿为改革流血的始作俑者(贬义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值得称赞。
4、这个饭店的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褒义指对突出的好人好事的一致赞扬)但又别无去处,难啊!
5我国体育健儿又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贬义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比喻坏人上台)。
6、多年来父母倾注心血扶育我,对父母的感激真是罄竹难书(贬义指罪恶极其多)。7、这一段时间,刘翔这个名字是炙手可热(贬义比喻气焰胜,权势大)
三、轻重不分“出入大” 许多成语语义轻重有别,该轻不宜重,反之亦然,否则就会误用。例如:
1他上课迟到,老师为了以儆效尤(用于警告学坏的人),当众批评了他。
2、要想写出象样的调查报告,就必须为社区群众肝脑涂地(竭尽忠诚,不惜牺牲)。
3、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的现状,讲课时分类指导,效果很好。
4、这次辩论会上,他的观点被大家驳得体无完肤(形容浑身上下都是伤)一无是处。
5、工作中,你掩盖缺点,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 。
6你昨天迟到,今天早退,真是积重难返,不可救药了(两成语都用语过重)。
四、语境不合“太悬殊” 使用成语,许多时候要讲究语境,否则也会误用。例如:
1:他们痛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指人处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美满幸福。
2、如果不修这些水利工程,遇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应为不堪设想)的。
3、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应为当之无愧)地走上了领奖台。
4、教育要讲究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切,与下文矛盾),摆家长作风。
5、洪水来了,在这千钧一发,迫不及待(应为刻不容缓)之际,他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6、他们很快就熟悉了,站在河边,不拘一格(应为无拘无束)地谈笑着。
五、对象不适“戴错帽” 有些成语与各自的适用对象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如果张冠李戴,必然误用。例如:
1那石刻上的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房屋建筑高大众多)
2、老王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两个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3、小商店百货齐全,琳琅满目,真可谓汗牛充栋(只用于形容书多)啊。
4、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5、我讨厌那些背后搬弄是非,期期艾艾(形容说话不流利)的小人。
6、新疆库尔勒香梨真是脍炙人口(用于赞美诗文),遐迩闻名。
7、我刚刚学绘画,请你务必多加指教让我感同身受(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8、她们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正值豆蔻年华(特指女孩十三四岁)啊。
六、不合逻辑 “装错壶”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3、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4、公园里的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只用于形容人一个)。
5、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成规(不但语义重复,动词性短语应为“陈规陋习”)
6、这篇文章观点陈旧,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刊,删改。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七、形貌不辨“频出错” 有些成语之间文字形貌颇为相近,宜辨清记牢,使用时不可“乱点鸳鸯谱”,以免误用。例如:
1、 我们刚入学,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所不至(贬义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 有了计算机,也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应为“事半功倍”),一蹴而就。
3、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漫不经心(应为“漠不关心”)
4、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用一笑来对待,表示毫不介意)。
5、 他不注意影响,甚至乱来,结果闹得小镇上纷纷扬扬(应为“沸沸扬扬”
6、寄生植物,望文生义(应为“顾名思义”),它是攫取寄生养料和水分养活自己的一种植物。
八、语义重复“添蛇足”使用成语时不细致揣摩含义,以致句义累赘,前后重复,可谓画蛇添足。例如:
1、 当年,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倍受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浑身”与“遍体”重复)
2、 这部好**,感人至深,大家谈论起来津津乐道(“谈论”与“乐道”重复)。
3、 他突然辞职这一决定真有点出人意料之外(“之外”赘余)了。
4、 夜深人静,他独自孑然一身漫步在林荫道上(“独自”宜删)。
5、 虽说是新闻稿,可是真情却早已溢于言表之外了。(“之外”宜删)
6、校园里,许许多多的莘莘学子都勤奋学习,志存高远。(“莘莘”,即众多,句中“许许多多”应删)
看来若不误用成语,当重视:
望文生义“搭错车”,褒贬不明“入歧途”。
轻重不分“出入大”,语境不当“太悬殊”。
对象不适“戴错帽”,逻辑不合 “装错壶”。
形貌不辨“频出错”,语义重复“添蛇足”。
附易用错的成语选:借箸代筹 独步天下 因人成事 功败垂成 耳熟能详大音稀声 硕大无朋 不易之论 不逞之徒 不虞之事 不以为然 屡试不爽罪不容诛 罚不当罪 吊民伐罪、勉为其难 无所点定 目无全牛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狗尾续貂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洗心革面石破天惊 卓尔不群 明日黄花 食古不化 改弦更张 待价而沽 将伯之助亦步亦趋 处心积虑 折冲樽俎 对簿公堂 危言耸听 彻头彻尾 焚膏继晷稗官野史 虚与委蛇 自怨自艾 置若罔闻 白驹过隙 匪夷所思 韦编三绝俯首帖耳 聊胜于无 薄海同欢 沆瀣一气,兼权熟计 处心积虑 求全责备比屋可封 颐指气使 叹为观止 时乖命蹇 秀色可餐 披褐怀玉 信誓旦旦
(希望能帮到你!O(∩_∩)O~)
急!!!!成语误用
1、万人空巷读音:wàn rén kōng xiàng
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译文:家家户户都走出家门,看明朝的潮水。
误用:很多人都会把万人空巷这个词来形容没有人,比如:这条巷子真的是万人空巷,一个人都没有。这是一个望文生义的错误的用法。
2、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释义: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3、七月流火
读音:qī yuè liú huǒ
释义:意思是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出处:周朝·佚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4、望其项背
拼音:wàng qí xiàng bèi
释义: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译文:表达论述的卓越雄伟,真的可以与诗书六艺相比,不是后代写文章的人能够赶得上的。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5、首当其冲
读音:shǒu dāng qí chōng
释义:意思是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出处: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译文:我听说周朝在没落的朝代,百姓的尸体都僵硬在地上,地上的血流千里,我曾经不以为然,谁能想到如今身当其冲,反而最先受到攻击。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急需以下成语的误用点、正确及误用例句
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2. 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3. 美轮美奂:轮,轮lún,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盛大。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常见误用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误例:上海车展上,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新品,一款款轿车美轮美奂,一场场促销活动应接不暇。 4. 炙手可热:炙烤之手热得烫人。比喻权势盛,气焰高,含贬义。常见扩大其使用范围,错误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误例:春季房展会后,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小户型将是下一个极为看好的卖点,纷纷推出旺地小户型,一时间,小户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销售概念。 5.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贬义。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6. 首当其冲: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处在冲要的位置。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误例:洪峰即将到来,迅速转移泄洪区所有群众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7. 不瘟不火:瘟,戏典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误例:LD彩电春天风风火火地上市以后,几个月来全国各大区的销售状况均不温不火,并不像先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 8.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即用于有求于对方或感谢对方,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误例:老排长,还说什么呢,过去没有你的搭救哪有我今天?现在你经济上有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1.阿谀奉承 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贬义词,误用为褒义
正确造句:他不屑阿谀奉承。
误用例句:他的英雄事迹,被人们阿谀奉承。
2.恶贯满盈 形容罪恶极多,已到末日。该成语基本上无误用情况
正确的造句:这个坏事做尽、恶贯满盈的歹徒,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
3.尔虞我诈 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该成语基本上无误用
正确的造句:人们之间常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己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4.耳鬓厮磨 形容男女关系密切,用于男女之间常用于夫妻之间。常误用错对象,只能用于异性的成语用于同性之间
正确的造句:李氏夫妇很恩爱,常常耳鬓厮磨。
误用的例句:她们是好姐妹,总会在一起耳鬓厮磨。
5.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不知不觉的,常误用为刻意的
正确的造句: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误用的例句:妈妈为了他
6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形容声音,也许会形容错对象
正确的造句:这首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已传遍大江南北。
误用的造句:这幅画十分耳熟能详
7耳提面命 是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被误用为贬义词。并且只能用于尊长,老师,家长等
还有它与“疾言厉色”混为一谈也是误解
正确的造句:
误用的例句:(1)一个大男人被人这么耳提面命的骂,感觉这是羞辱
(2)领队导游再三耳提面命游客不要随地扔垃圾(导游不算尊师)
希望采纳,给个最佳答案吧,嘿嘿……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误用的例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误用的例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